01_大明宫.jpg
02_咖啡街区.jpg
03_新住宅小区.jpg

当前社会,公共空间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主题,而以库哈斯、MVRDV、BIG等为首的一批明星建筑师,也都试图在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城市大型建筑中,去引入城市公共空间,并将之作为该建筑的核心使用场景进行打造,某种程度上试图对城市公共活动进行刺激和引导。同时,我们所遇到的空间却变得越来越公共和开放,开放的办公室,开放的展览空间,开放的广场空间,开放的商业空间,公共空间在各个城市场景中被放大。然而事实上人们在公共空间却越来越少的进行公共活动,人们在公共空间中往往专注于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而与公共空间形成了实质行为上的脱节。这被许多学者诟病为公共空间消亡的证据。

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是否这种与周遭环境的脱节本身即是新的公共空间需求,如忏悔室般的狭小私密空间以获得片刻宁静,如太空舱般的狭小私密空间以获得片刻舒适,如小隔间般的狭小工作空间以获得片刻专注,如后台化妆间般的狭小私密空间以获得片刻修整,等等,或许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更多的公共空间,而是在公共场地的私密空间,而同时,这些私密空间实质上又并没有阻断人们另一个层面上的公共性。

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着巨变,互联网占据了人们的一切生活细节,事实上,人们与网络的进一步亲近对应着与周边公共空间的进一步疏远。人们依赖网络来获取新闻信息,依赖网络来进行工作交流,依赖网络来发表对公共议题的看法,依赖网络来娱乐与消费,人们在获得独立私密空间的同时,可能反而更加进入到了网络层面的公共空间。他此时所需要的不再是实际的公共空间与人互动,反而需要的是仅能容纳他自己以及一个手机或电脑的私密空间就可以了。

这似乎成了一个有意思的悖论,这种现象绝不是单纯地对于公共空间的负面影响,反而需要我们讨论的是,我们所曾经倡导的公共空间是否本应随着公共生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更多的提供能够让人脱离于周遭空间公共属性的私密场所。

我们希望开启这样一个研究型的workshop,试图正面去应对这样一个似乎是必然的现象:人们越来越多的依赖网络上的而非现实中的公共空间。我们通过研究城市公共空间,城市人群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并用设计来反思城市公共空间的变化。

整个workshop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调研阶段,在此阶段,所有的参与者被分为四组,分别对西安这个城市进行调研。我们将公共范畴分为本地领域和公共领域,分别代表了不同层面的公共空间,并在研究中基于西安这样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城市划分出新兴的公共领域与传统的公共领域、新兴的本地领域与传统的公共领域进行分组研究。在这个阶段,每组需要将自己在所调研区域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图像化整理,并最终统一到一张场地轴测图中,而这张场地周测图,则会成为整个场地信息的一个图解,包含场地的建筑环境信息以及场地内的人群活动信息,通过这样一张图解,我们能够获得对场地整体状况的一个完整的把握。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阶段,在此阶段,每个参与者被要求进行独立的观察和设计,基于自己之前所在小组所调研的场地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公共空间及活动场景用自己的设计进行回应。而这些回应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批判反思,第二类是促进公众交流,第三类是解决观察中所发现的问题。所有的设计被要求以三种表现方式来呈现,第一是一篇文字,通过这篇文字将自己的观察和设计思路描述出来。第二是拼贴画,我们希望这是一张不完全写实的创作性图像表达,意在将自己的设计概念用图像的方式传递出来。第三是技术图纸,这个部分参与者被要求完全用线图的方式以非常客观的表达方法将自己的设计描述出来,尽量将这个设计装置的各种细节描述得清晰以让人感受到这是真实能建造出来的装置作品。

// 本项目是由毛磊与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合作,进行为期15天的暑假workshop研究项目, 展示于2018年,长安大学建筑馆3楼展厅